一、教授团队、课题组简介
低碳工程技术团队隶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该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以及冶金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长期聚焦于高效、智能、低碳冶金技术研发,在气泡精炼、高锰钢冶金技术、高合金钢凝固特性表征与控制等方向成果突出,与攀钢、莱钢、涟钢、新钢、东北特钢、日照钢铁等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合作密切,与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莱奥本矿业大学、德国亚琛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等国外高水平科研机构交流频繁。
团队服务于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发展,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展炼钢-精炼-连铸过程控制混合增强智能优化技术研究,重点开发融合冶金机理模型、数据驱动模型、经验模型和冶金知识图谱的混合智能优化模型构建技术,以及“双向赋能”的人机协调混合增强智能控制优化技术。此外,团队长期深耕低碳绿色炼钢技术领域,专利技术储备丰富,科研项目硕果累累,开发的绿色高效炼钢工艺为钢铁工业降碳减排、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同时,团队以气泡冶金为特色研究方向,建有设备齐全的多功能水模型实验研究平台,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夹杂物去除新技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授权多项发明专利,并在钢铁企业实现工业应用。
二、团队负责人简介
刘建华研究员,先后以访问学者在麦吉尔大学、拉筹伯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开展高效低碳钢铁冶金技术的合作研究,多次到浦项科技大学、国立首尔大学、莱奥本矿业大学、多伦多大学、华威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交流访问,担任2023年炉外精炼与夹杂物控制国际学术会议秘书长,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10余次,建立了良好的国际科技合作关系。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等国家项目10余项。担任Metals期刊Guest Editor和Topical Advisory Panel,负责了“Advances in Refining, Solidification, and Casting of Steels and Alloys ”和“Secondary Refining”两期特刊,兼任冶金固废综合利用委员会委员、“Carbon Neutrality Frontiers”和“炼钢”等学术期刊编委。在微气泡精炼技术与理论、智能炼钢、绿色低碳冶金等领域取得诸多原创性成果,发表3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
三、招聘数量
因科研需要,拟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
四、职位要求
1.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授予的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
2.道德品质良好,身体健康。
3.博士期间从事低碳冶金和智能冶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4.入站前3年具有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但不限于高水平论文、新产品、新工艺、重大咨询报告、发明专利、标准、科技奖励等形式。
5.责任心强,工作踏实耐劳,能独立负责某一具体研究课题的有序进行,同时辅助承担部分博士或硕士学生的指导工作。
五、在站待遇及项目介绍
1.按照学校相关政策,给予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入选国家博士后项目/计划人员的待遇叠加发放。
2.学术业绩优异的入站人选可给予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待遇。
3.符合政策的,提高博士后公寓/租房补贴。
4.符合政策的,解决子女入托入学。
六、发展前景
1.为博士后研究人员职业发展提供规划指导。
2.积极支持并协助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和基金资助。
3.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职称晋升通道。
4.对于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科技大学优先考虑其继续留校任职工作并给予奖励。
七、应聘材料
1.详细个人简历。
2.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
3.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八、联系方式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bkdgyy@ustb.edu.cn
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应聘北科大博后+姓名+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武老师
联系电话:010-62332598-6872
办公地点:北京科技大学昌平创新园
电子邮箱:wudonghai@us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