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English

“锻钢筋铁骨以筑梦,铸时代脊梁以育人”工程技术研究院学生工作年终回顾


2024年,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我校两封重要回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党团建设、学术发展、科研实践、访学交流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获北京科技大学“基层组织建设”学生工作专项奖、共青团“创新创业”专项奖、“总毕业去向落实率优胜奖”、“研究生签约率优胜奖”等。

拼图1.jpg


扬帆理想·党团建设新篇章

工研院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国家需求、淬炼钢铁意志”工作理念,引领学生在党、班、团、梯队集体建设中凝心聚力,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才干,涌现了一批优秀团队,仪器梯队获评学校“研究生建龙最佳团队”,控制梯队获学校“研究生优秀集体”,工研硕2302团支部获学校主题团日优秀团支部,冶金机械党支部获学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三等奖、2024年度优秀学生党支部。

1.jpg


勤勉筑基·学术发展新高度

工研院深入挖掘学生发展需求,牢牢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全面推进学生学术发展,助力学生能力实现新提升。

2024年以来,工研院共举办“工研讲堂”系列学术讲座14场,邀请钢铁行业专家教授讲授专业前沿知识,引导学生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2.jpg

工研学子扎根科研沃土,深耕细作,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探索科研难题与技术前沿,全年累计发表SCI、SSCI、EI、北大核心及其他论文94篇,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3项。

3.jpg

一年来,工研学子秉承“敢于创新·矢志不渝”的志向,赢得了耀眼的奖项荣誉,72人次获评荣誉称号,其中北京市优秀毕业生4名,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13名、优秀三好研究生9名、三好研究生26名、优秀研究生干部9名、优秀共青团干部4名、优秀共青团员5名,学院学术之星2名。

1.jpg

工研学子在学业发展上力求争先,以满腔热忱和不懈追求,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2024年共51人次获各类奖学金,其中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8名、建龙基金奖学金1名、沙钢奖学金1名、山西建邦奖学金1名、中天钢铁奖学金1名、泰山钢铁奖学金1名、小米奖学金1名、金恒奖励金10名、研究院奖学金27名。

2.jpg


笃行奋斗·科研实践新征程

工研院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教育,着力“有组织、有基地、有赛事、有活动、有教师、有课程”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各类科创竞赛中,学生团队刻苦钻研、屡获佳绩,其中包括第十四届“挑战杯” “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铜奖1个,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创新挑战专项赛铜奖1个,第三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赛道二等奖1个,“青创北京”2024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二等奖1个,“青创北京”2024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智未来新智生产力专项赛三等奖1个,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北京赛区主赛道获三等奖3个,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北京赛区产业命题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

4.jpg

屏幕截图 2025-01-22 181838.png

工研院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交织,培养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卓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年内,工研院组织学生到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参观实践,累计参与60余个项目,出差总天数达5000余天;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动员各梯队学生骨干前往新余钢铁、航天巨恒公司等企业,深入参与了“精炼工艺智能化升级”等企业生产转型发展的创新方案研究,赵旭洋、廉亚朋等8名学生获学校优秀实践个人。

5.jpg

获奖学生_01(2).png

国际互联·访学交流新图景

工研院坚持 “立足本土、对标前沿、融入全球、传承创新、引领发展”,着力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全球化的交流平台,激励学子走出校门、国门,开拓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2024年,工研院邀请国外学者进行学术讲座16次,开展先进技术交流;组织11名学生出国访学,其中2人赴奥地利-莱奥本矿业大学短期访学,1人参加第七届中英钢铁论坛并在会上做口头报告,8人依托“行知世界”学生海外交流资助计划赴港开展学术交流。

6.jpg


校企共建·职业发展新未来

工研院集聚钢铁力量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引导学生把个人选择与服务国家需求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就业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工研院班子成员落实访企拓岗行动,赴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50余次,积极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7.jpg

同时,工研院积极开展“校友面对面”、专项宣讲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明确职业选择;组织学生参观北京京东方(BOE)、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等企业一线,促进学生转变就业观、学业观;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无锡市重本异型钢管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现“课堂教学”搬到“生产一线”;指导多名学生参与职业规划大赛,仝思雨获北京科技大学“海信杯”第十五届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

8.jpg


全面发展·韶华绽放新辉煌

工研院积极响应学校新时代“钢筋铁骨”特色育人模式改革,着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竞争力,在开展“产学研用”科研实践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体育、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强身体、长才干、做表率”。

9.jpg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报国图强、矢志不渝!2025年,工研院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进的姿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两封重要回信精神,全力推进“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工作,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