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向
[1] 轧制过程多场多尺度耦合理论与建模技术
[2] 机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质量分析与预测建模
[3]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跨工序质量动态调控技术
[4] 冶金智能工厂构架设计与多业务协同管控技术
社会职务
[1] 国家自然基金委、北京市自然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函评专家
[2] 《冶金自动化》、《轧钢》、《中国冶金》期刊编委
[3]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期刊青年编委
[4] 北京建龙重工集团特聘教授
[5] 南京钢铁智库专家、湖南华菱涟钢专家委员会委员
[6]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行业培训专家
简历
1999.09-2003.06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本科
2003.09-2009.01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 博士
2009.04-2011.04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博士后
2011.04-2016.07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2015.07-2016.01 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
2016.07-2022.07 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信息技术部部长
2022.08- 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研究员/ 副院长
代表性著作
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60余篇,包括Ironmaking & Steelmaking、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机械工程学报、工程科学学报、钢铁等国内外冶金和塑性加工知名期刊,授权发明专利42项,其中第一发明人22项,撰写学术专著2部。
获奖
个人荣誉
[1] 第十五届冶金青年科技奖(2025)
[2] 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2013)
[3] 北京建龙重工集团科技合作奖(2023)
[4] “感动北科新闻人物”(2021)
[5] 北京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2021)
[6] 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8)
科研获奖
[1] 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2025)
[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2023)
[3] 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2(2023)
[4] 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3(2021)
[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2(2017)
[6] 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3(2015)
[7]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3(2019)
科研项目
[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2025ZD1602300(2025)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52574426(2025)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51404021(2015)
[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3154035(2015)
[5] 某部委国家级重大项目:#########制备,课题负责人(2024)
[6]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20223BBE51032(2022)
[7] 广西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负责人,2013AA01001(2013)
[8] 一种影响潜在板形的关键工艺参数区间整定方法,专利许可(2025)
[9] 一种基于炉次跟踪和铸流跟踪的连铸数据时空匹配方法,专利许可(2024)
[10] 基于灰色综合关联度的热轧带钢楔形缺陷诊断方法及系统,专利许可(2023)
[11] 一种硅钢断面厚差质量图形化区域分析方法,专利许可(2020)
[12] 广西广投新材料集团铝加工过程质量管理系统,项目负责人,(2020,千万级横向)
[13] 马钢智慧制造四钢轧热轧集控项目,项目负责人,(2020,千万级横向)
[14] 承德建龙258无缝管连轧生产线智能制造项目,项目负责人,(2021,千万级横向)
[15] 广西铝基新材料智能生产全流程管控平台,项目负责人,(2025,千万级横向)
[16] 衡钢特大口径无缝钢管数智化智能工厂项目,项目负责人,(2025,千万级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