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北京赛区各赛道的比赛均已落下帷幕。工程技术研究院在本届赛事中共12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一等奖
高品质金属材料轧制数字化模型与智能控制技术研发
北京赛区产业命题赛道
负责人:丁吉杰
项目成员:王合财、郭清杨、李缘、赵培栋、张凌瑞、王军濠、孔祥云、梁继超、仝思雨、赵月园、欧飞扬
指导老师:何海楠、王晓晨、徐冬、孙友昭、杨荃

高品质金属材料轧制数字化模型与智能控制技术研发
北京赛区产业命题赛道
项目负责人:原野
项目成员:左政、郄浩堂、肖雯丹、侯培、吴海瑞、黄小勇、齐志、王奋嘉、高培军、彭博辉、田沛鑫、王明方、李明辉、李京栋
指导老师:何安瑞、刘超、宋勇、孙文权

二等奖
面向高端钢铁材料高质稳定生产的热连轧人工智能测控系统
北京赛区高教主赛道
负责人:丁吉杰
项目成员:郭清杨、李缘、王合财、孔祥云、王军濠、欧飞扬、赵月园、RovshenAltayev、仝思雨、梁继超
指导老师:何海楠、王晓晨、徐冬、孙友昭、杨荃

精钢寻踪——特钢产线全流程物料精准跟踪平台
北京赛区高教主赛道
项目负责人:赵浚宇
项目成员:杨开智、徐夏露、王鑫涛、商芝玥、涂俊聪、吴海瑞、丁馥茗、杨金莹、刘子源、张博、王全策、刘丽泽、ACKAH DOMINIC KABENLA 、李贺飞
指导老师:肖雄、张勇军、何安瑞、邵健、孙友昭、张飞

基于AI的工业机器人在复杂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创新
北京赛区产业命题赛道
项目负责人:徐夏露
项目成员:杨开智、赵浚宇、王鑫涛、张博、杨金莹、吴海瑞、商芝玥、刘子源、涂俊聪、王全策、丁馥茗、李贺飞
指导老师:肖雄、张勇军、孙友昭、何安瑞、邵健、张飞

高品质金属材料轧制数字化模型与智能控制技术研发
北京赛区产业命题
项目负责人:沈伍晨
项目成员:王若宇、史添升、郄浩堂、沈安康、樊朔、袁铁衡、张云松、李浩、蒋美涛、郑帅帅、刘洋
指导老师:孙文权、何安瑞、杨庭松、宋勇

钢铁工业生产线数智设计与管控平台
北京赛区产业命题赛道
项目负责人:周锦波
项目成员:郄浩堂、陈嘉琪、余岳、徐宇航、王俊东、汪相辰
指导老师:李京栋、孙友昭、王晓晨、杨荃、何安瑞

三等奖
钢巡智检——冷轧带钢多维无损感知与智能预测一体化平台
北京赛区高教主赛道
负责人:仝思雨
项目成员:汪霖、陈智阳、张子涵、孙广济、纪柯柯、任晓薇、张子健、丁吉杰
指导老师:徐冬、王晓晨、杨荃、孙友昭、何海楠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一带一路”热连轧智能工厂建设与产业协同路径体系
北京赛区高教主赛道
负责人:汪相辰
项目成员:陈嘉琪、周锦波、牛民君、王俊东、齐志、郄浩堂
指导老师:李京栋、孙友昭、王晓晨、杨荃

钢冶智绘-数智赋能,做冷轧生产全流程质量智控的拓荒者
北京赛区高教主赛道
负责人:王若宇
项目成员:沈伍晨、张云松、蒋美涛、郑帅帅、郄浩堂、史添升、樊朔、李浩、袁铁衡、刘洋、李京栋、郭宇衡、沈安康
指导老师:孙文权、杨庭松、何安瑞

智轧钢管,数驱未来——人工智能赋能的热轧无缝钢管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体系
北京赛区高教主赛道
负责人:王俊东
项目成员:周锦波、陈嘉琪、余岳、徐宇航、牛民君、郄浩堂
指导老师:李京栋、孙友昭、王晓晨、杨荃

精钢智造—高端板带生产智能质控领航者
北京赛区高教主赛道
项目负责人:吴海瑞
项目成员:侯培、郄浩堂、齐志、原野、王奋嘉、黄小勇、肖雯丹、左政、李京栋、王明方、田沛鑫、彭博辉、王若宇、李浩
指导老师:何安瑞、刘超、宋勇、孙文权

下一步,工研院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各项工作部署,以“双创”大赛为抓手,深化“以赛育人”教育理念,建强指导教师队伍,发挥产学研融合优势,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育人工作质量。